本书的结尾并未对拉里的后续展开更多的叙述,也是因为作者自苏珊死亡事件后再未与拉里取得联系所致。但其实我更想知道的是拉里过着自己所追求的一生后的感受和结局以及他后续的每次选择和行动,不过很遗憾,并没有后续,这更像是一个开放式结局,像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他过着很多人向往却鲜少去追求的生活,精神世界的圆满无疑是很多人所匮乏的,我也不例外,虽心向往之,却缺乏勇气和寻求改变的方式。我们过着别人口中看起来还不错的生活,这些话听着听着就连自己也慢慢信以为真,越来越害怕失去这份光鲜,也许在往后的某个深夜,独自一人的房间里,便只剩下了空虚与无助蚕食灵魂的声音。
希望他总能得偿所愿,并像他说的那样不枉此生。
每次翻开《刀锋》就仿佛潜入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分分秒秒无不在经历他的选择与遭遇。他深入炙热逼仄的地底矿洞时,周遭令人窒息的灼热,滚烫的石子和浑身汗液与毛发的黏腻湿滑,他于山间因一缕晨光微启而参悟善与恶的共生时,羽毛刮擦过灵魂的颤栗与震惊……
我并不想将其称作为“解决精神内耗的书”,因为很难用一种所谓的“收获”来定义它的价值,也不想简单的拎出文章里仅关于拉里感情生活的描述,虽然爱情故事总能扣人心弦,但作为一段完整且真实的生活,确实不是只存在有爱情,他更多的是当下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人物的心理活动、行为导向和结果等一系列在大环境下的各类人物的交集与选择。在故事中看生活,在生活中读故事。
比如艾略特和拉里,他俩是整本小说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也是在我看来对生活的追求跨度最大的两个人。
艾略特热衷于权利社交,时常活动在上流阶层,每每出场必着华服,光鲜且时尚,他喜欢收藏艺术珍品,无论是画作还是家具、雕塑,他常以宴会话题者为傲,没有人比他知道更多显贵不为人知的野史丑闻,但也毫不吝于为宗教建术捐赠巨资,他的生活富足且奢华,结交虽势力但待人接物十分诚恳,极具地主之谊尽善尽美,也重情亲。他的一生大多数时间都沉浸在社交场,而剩余的则与自己亲爱的家人度过,你说他是幸福的么?站在他的角度而言,确实是幸福的,因为他一直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直至生命的尽头,他也在因未收到请柬而愤愤不平——即便知道死亡就在附近,可他仍然对自己所处的生活保有激情,没有自艾自怜,没有歇斯底里,只有对宴会主办方未发给他请柬的行为觉得无礼,并嚷嚷着自己精致的高定服饰绝对是人群中最闪耀的存在。我总能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艾略特的影子,他们的存在是我羡慕的样子,可我却注定成为不了这样的人,也许,社交也是需要天赋和热爱的。
拉里是个孤儿,被他父亲的朋友所收养,除了这个医生养父之外,再没有任何一个亲戚,他在成为飞行员之前就和别的男孩一样“普通”,有相似的爱好,追求着相似的东西,虽是无神论者,但却为了使周边人感到安心而上日主学校,被当做新教徒抚养长大,还有一个可人的未婚妻,似乎等待着他的也是与他人一样相似的人生轨迹。直到他成为飞行员,并因为所谓的好运气在一场意外中幸存,代价却是牺牲了一位亲近的战友。他亲眼看着一具原本鲜活、年轻的生命逐渐流逝变得冰冷,至此,他的生活便开始了天翻地覆的转变,他思考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到底是什么?他不停地阅读,想与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从中求索,他行万里路,辗转各地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他尝试学习不同的语言,与不同国家地域的人沟通交流,他探索不同宗教对善恶与人生的定义,最终于山间因一缕晨光微启而参悟善与恶的共生、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只可惜全书的高潮至此便打住了,我很想知道后续,可偏偏迎来了故事的结局。生活还在继续,只是关于他的故事和交集已经要告一段落了。
书里有段作者毛姆对艾略特深夜离世时的描述“突然间,我被一个急促而又愤怒的声音给彻底惊醒了,那是任何人所能听到的最令人敬畏的声音:死亡的啸叫。”我当时还未能理解何为死亡的啸叫,直到某一天我听到隔壁病床一位枯骨般青瘦的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时的声音,才感受到了来自于灵魂深处的敬畏,他好像带着一切离开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放下了……
“一位交往半生,善良宽厚的老朋友,一想到他这一生过得多么愚蠢,无益而又无聊,真是悲从中来,难以断绝。”显然,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艾略特认为自己一生潇洒惬意,被世人所重视倾慕以及崇拜,而作者毛姆只觉得他的一生无益而无聊。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觉得你所珍视和喜欢的东西是一种无聊的存在,可他的意义与否也只是相对于你而非绝对于他人。最后在故事的结尾,毛姆将其称作为圆满的结局,可能在此刻他认可了艾略特的追求,就像他最后也理解了拉里、格雷、伊莎贝尔的追求一样,因为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即便在外人看来很荒唐。
“他曾经参加过多少场社交宴会,他曾跟多少位亲王、公爵和伯爵们过从甚密,如今看来又有什么意义!他们已经把他给忘了”这难道不是现实中再普通不过的场景么?你我总会错觉的认为自己是人群中最闪亮热情的那个仔,可要真到临终前来祭奠的人却总是与自己信誓旦旦拍着胸脯预言的好兄弟好姐妹好朋友相差甚大。
其实想说的还有很多,可毕竟是第一次写这类读后感,怕写的过于冗长,所以便在这里草草结了尾(其实是脑壳写的发热)。后续如果心情好的话,我可能还会写一点阅读的其他书籍里使我印象深刻的内容或感想。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4773.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