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比较资深的铲屎官,常年和猫咪在一起的师兄,自认为我较于正常人来讲,是更能抵抗猫咪的卖萌实力的人,但是有时候,如果碰见那些将猫咪的萌力正确运用到剧情中的作品时,还是会不自觉给它加分。
比如说,我真的不是很喜欢《惊奇队长》的电影,但我超爱噬元兽咕咕。
那么,如果有一部动画里,所有的角色都是猫呢?你能顶得住吗?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是漫画家肥志酝酿许久打造的系列,该书以诙谐幽默又接地气的方式,通俗地讲述了夏商西周多个时期的历史故事,十二只激萌喵咪演员将化身经典人物,搭配可爱直白的语言重新让你体会历史的魅力。2017年9月本作荣获第14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剧情漫画铜奖。
在一年后的2018年9月,《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正式以每集5分钟的泡面番形式动画化,现已播完第一季26集。
顾名思义,《如果历史是一群喵》就是把中国历史中的那些重要人物,全部都“喵化”,化身为一个个个性十足的喵皇帝、喵大臣,以及喵路人。比如长着长胡子从蛋里出来的盘古喵、全身穿着黄衣服的黄帝喵、在田里劳作的炎帝喵、怎么看都像是从90版《封神榜》里走出来的纣王喵,等等等等。
当然,猫演员们的装扮也会随时根据时代和人物性格的不同而改变,毕竟猫演员的数量是有限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人物则多如星河,而且几乎没有几个角色的戏份能够撑到两集。
我最早见到的相似形式的动画,大概是当年在日本NHK播出的《猫猫日本史》。虽然这个创意最早他们,但擅长“拿来主义”的国人,向来愿意在意的基础上,添加上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个更萌化更亲民也有着信息量的作品。
而且,相对于日本那千年前主要靠编,千年后主要靠吹的历史,中国历史可以讲的事情就实在是太多了。比较可惜的是,《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的原作,明显选择了更贴向子供向的讲述方式,对每一个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地在阐述其意义和作用,省略了大量有趣有料的细节,26集的容量就讲完了整个先秦历史,这车速也真的是没谁了。
这就讨论到了动画的受众问题,如果看这部作品的是文科生,他们的观番过程大概是这样:哎这块说的不严谨啊......哎这是野史别恶搞不足信啊......哎这段好像是历史教科书上写的啊......
如果看这部作品的是刚刚开始接触历史学习的孩子,那他们的观番过程则大概是这样:哎这个猫好好看声音很好听啊......哎这个故事我好像听老师讲过......哦原来这个事是这样发生的啊......
将复杂枯燥的历史故事转变为萌动有趣的动画形象,这件事本身中国动画人几十年来一直在做,从我们小时候看过的诸如成语故事之类的,到后来的蓝猫淘气系列,大人们渴求通过动画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心理,一直没变过。
变化了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孩子”走进二次元的世界,他们越来越习惯动画作为一种和电影、剧集、阅读、音乐一样的娱乐方式融入他们的生活,这一群体的人,对动画作品的基本要求是有趣,而不是什么想当然的教育意义。
这样的话,似乎只有像《如果历史是一群喵》这样的,兼具了高度娱乐性和适当的说教内容的东西,才可以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达到自己想要夹杂进去的那一点点目的。
但是,《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本身是真的想要完成科普历史的教育任务,还是只是借助历史的丰富人设和情节,化用之,更有利于实现自己的商业性野心的呢?这就不是我等普通观众所多心考虑的事情了。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471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